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給大家分享的是有關python中網絡通信數據傳輸的示例的內容。小編覺得挺實用的,因此分享給大家做個參考,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
python實現網絡通信數據傳輸
前言
基礎知識學習
一、OSI 模型
二、TCP、IP協議族:
三、python中字符串的編碼方式
前言
第二彈來了!今天還是上些基礎知識吧,扎實的基礎才是深入學習的不二法門!!!
基礎知識學習
一、OSI 模型
OSI 模型把網絡通信的工作分為 7 層,從下到上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OSI 只是存在于概念和理論上的一種模型,它的缺點是分層太多,增加了網絡工作的復雜性,所以沒有大規模應用。后來人們對 OSI 進行了簡化,合并了一些層,最終只保留了 4 層,從下到上分別是接口層、網絡層、傳輸層和應用層,這就是大名鼎鼎的 TCP/IP 模型。
這個網絡模型究竟是干什么呢?簡而言之就是進行數據封裝的。
數據封裝原理: 我們平常使用的程序(軟件)一般都是通過應用層來訪問網絡的,程序產生的數據會一層一層地往下傳輸,直到最后的網絡接口層,就通過網線發送到互聯網上去了。數據每往下走一層,就會被這一層的協議增加一層包裝,等到發送到互聯網上時,已經比原始數據多了四層包裝。整個數據封裝的過程就像俄羅斯套娃。當另一臺計算機接收到數據包時,會從網絡接口層再一層一層往上傳輸,每傳輸一層就拆開一層包裝,直到最后的應用層,就得到了最原始的數據,這才是程序要使用的數據。給數據加包裝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數據的頭部增加一個標志(一個數據塊),表示數據經過了這一層,我已經處理過了。給數據拆包裝的過程正好相反,就是去掉數據頭部的標志,讓它逐漸現出原形。
(OSI 七層網絡模型和 TCP/IP 四層網絡模型的對比)
兩臺計算機進行通信時,必須遵守以下原則:
(1) 必須是同一層次進行通信,比如,A 計算機的應用層和 B 計算機的傳輸層就不能通信,因為它們不在一個層次,數據的拆包會遇到問題。
(2) 每一層的功能都必須相同,也就是擁有完全相同的網絡模型。如果網絡模型都不同,那不就亂套了,誰都不認識誰。
數據只能逐層傳輸,不能躍層。
(3) 每一層可以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并向上層提供服務。
二、TCP、IP協議族:
常用到的 socket 編程是基于 TCP 和 UDP 協議的,它們的層級關系如下圖所示:
三、python中字符串的編碼方式
python中要把字符串的編碼方式轉換為utf-8的形式!
同樣一個數,你可以選不同的方式來表示它,選用什么方案,就是對 Unicode 的一種編碼方法(utf-8是Unicode編碼方式的一種具體實現)。
Python 內部使用 Unicode 來表示字符串,所以想要print什么漢字(英文字母和數字的Unicode和utf-8的編碼是一樣的)的就要保證是Unicode的編碼方式,如果是“utf-8”的編碼方式(輸出就是一堆二進制代碼,一個漢字的utf-8編碼為三個字節,也就是三段二進制表示,如下圖),可以用.decode(“utf-8”)來解碼。而在保存到硬盤或者發送到網上(用到socket等和通信有關的),需要轉成 UTF-8。
(utf-8編碼在python里的輸出結果)
為什么在內部不繼續使用 UTF-8,那樣不就不用轉換了嗎?這個就涉及到 UTF-8 的一個缺點:計算字符串長度和查找子字符串非常沒效率。在使用 UCS2 的時候,要想知道這個字符串有多長,只要看一下它占了幾個字節,然后除個 2 就可以了,而 UTF-8 的話,就需要一個字符一個字符的數出來。在做子字符串搜索的時候,因為不知道下一個字符占幾個字節,所以那些高效的搜索算法也都不靈了。
感謝各位的閱讀!關于“python中網絡通信數據傳輸的示例”這篇文章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讓大家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吧!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