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將為大家詳細講解有關jdk1.8中的ArrayList底層數組擴容的方法,小編覺得挺實用的,因此分享給大家做個參考,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可以有所收獲。
一、結論先行
ArrayList在JDK1.8與JDK1.7底層區別
JDK1.7:ArrayList像餓漢式,直接創建一個初始容量為10的數組,當數組的長度不能容下所添加的內容時候,數組會擴容至原大小的1.5倍
JDK1.8:ArrayList像懶漢式,一開始創建一個長度為0的數組,當添加第一個元素時再創建一個始容量為10的數組,當數組的長度不能容下所添加的內容時候,數組會擴容至原大小的1.5倍
二、JDK1.8 ArrayList源碼分析
1、ArrayList 屬性
/** * 默認容量的大小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CAPACITY = 10; /** * 空數組常量 */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EMPTY_ELEMENTDATA = {}; /** * 默認的空數組常量,我們將其與EMPTY_ELEMENTDATA區分開來, * 以便知道添加第一個元素時需要膨脹多少 */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 {}; /** * 存放元素的數組,從這可以發現ArrayList的底層實現就是一個Object數組 */ transient Object[] elementData; /** * 數組中包含元素的個數 */ private int size; /** *數組的最大上限,超過上限可能導致OutOfMemoryError錯誤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ARRAY_SIZE = Integer.MAX_VALUE - 8;
2、構造方法
/** * 指定大小的時候,elementData就變成了我們所指定的初始化大小了 */ public ArrayList(int initialCapacity) { if (initialCapacity > 0) { this.elementData = new Object[initialCapacity]; } else if (initialCapacity == 0) { this.elementData = EMPTY_ELEMENTDATA; } else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 } /** * 根據上面的屬性可知,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所以默認創建的是 一個大小為0的空數組 */ public ArrayList() { this.elementData =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
從上面我可以知道,jkd1.8中默認的是大小為0空數組,這個和jdk1.7之前都是不一樣的,這和設計模式的懶漢式很有相似之處
3、add 方法,底層擴容機制
/** * 在指定的位置插入指定的元素 */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rangeCheckForAdd(index); ensureCapacityInternal(size + 1); // Increments modCount!! System.arraycopy(elementData, index, elementData, index + 1, size - index); elementData[index] = element; size++; } /** * 將指定的參數添加到列表的末尾,其中size是數組中包含元素的個數 * @param e 以附加到此列表中 */ public boolean add(E e) { ensureCapacityInternal(size + 1); // 數組的下標從0開始,所以size++保證elementData每次添加完一個元素,元素個數也隨之加1 elementData[size++] = e; return true; } // 參數minCapacity 表達的意思是所需數組的最小容量,也就是size+1, 上面傳的值 private void ensureCapacityInternal(int minCapacity) { ensureExplicitCapacity(calculateCapacity(elementData, minCapacity)); } /** * 計算容量的方法, */ private static int calculateCapacity(Object[] elementData, int minCapacity) { // 如果是一個空數組, if (elementData ==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 // DEFAULT_CAPACITY從屬性可知默認是10,minCapactity為數組的大小 // 由此可以看出他是在添加第一個元素的時候,才創建了長度為10的數組 return Math.max(DEFAULT_CAPACITY, minCapacity); } return minCapacity; } private void ensureExplicitCapacity(int minCapacity) { modCount++; // 如果此時所需要的最小的長度大于原數組的長度,則需要進行擴容 if (min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 0) grow(minCapacity); } /** * 增加容量,以確保它至少可以容納minCapacity指定的元素數量。 * @param minCapacity 表示所需要的擴容的量 */ private void grow(int minCapacity) { int old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 原數組的長度 //原數組的長度+原數組的長度/2,表示擴容了原來大小的1.5倍,newCapacity :表示需要擴容的量 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 1); if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 0)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 如果需要的擴容量大于了本類中定義的最大擴容限制,則擴容到 int 類型最大長度 if (newCapacity - MAX_ARRAY_SIZE > 0) newCapacity = hugeCapacity(minCapacity); // 調用的是數組的復制方法,實現擴容 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elementData, newCapacity); } private static int hugeCapacity(int minCapacity) { if (minCapacity < 0) // overflow throw new OutOfMemoryError(); // 如若需要擴容的量大于最大限制,則擴容量改為 int 最大限制量:2147483647,否則為本類中所限制長度:2147483647-8 return (minCapacity > MAX_ARRAY_SIZE) ?Integer.MAX_VALUE :MAX_ARRAY_SIZE; }
解釋: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 1);
這個>>1 表示的是右移一位,轉為二進制我們應該一下就明白了:比如16,轉為2進制為
10000,右移一位則成為01000,換為十進制就是8,擴容的大小也就相當于oldCapacity +oldCapacity /2了
4、總結
jdk1.8中:
add方法總結起來就是在插入數據之前,會先檢查是否需要擴容,通過無參構造方法來創建 ArrayList 時,它的大小其實是為 0 的,只有在使用到 的時候,才會通過 grow 方法去創建一個大小為 10 的數組。
public boolean add(E e) 方法的復雜度為O(1),涉及到擴容的操作是非常少的,可以忽略不計,它的本質是添加元素到數組中最后一個元素的后面。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這個是帶指定下標的add 方法,復雜度為O(n),因為涉及到數組中元素的移動,這一操作非常耗時,由此可見ArrayList不適合插入和刪除操作。
三、ArrayList與Vector的區別
現在Vector已經很少有人用了,這里只是簡單的記錄下二者區別:
1、ArrayList線程不安全,Vector是線程安全的
通過Vector源碼我們可以知道很多方法都是加了synchronized關鍵字,所以Vector是線程安全的。
2、ArrayList創建的默認大小為0,Vector創建時的默認大小是10。
3、ArrayList 每次擴容都以當前數組大小的 1.5 倍去擴容, Vector 每次擴容都以當前數組大小的 2 倍去擴容。當指定了 capacityIncrement 之 后,每次擴容僅在原先基礎上增加 capacityIncrement 個單位空間。
補充知識:ArrayList詳解,底層是數組,實現Serializable接口
一、對于ArrayList需要掌握的七點內容
ArrayList的創建:即構造器
往ArrayList中添加對象:即add(E)方法
獲取ArrayList中的單個對象:即get(int index)方法
刪除ArrayList中的對象:即remove(E)方法
遍歷ArrayList中的對象:即iterator,在實際中更常用的是增強型的for循環去做遍歷
判斷對象是否存在于ArrayList中:contain(E)
ArrayList中對象的排序:主要取決于所采取的排序算法(以后講)
二、源碼分析
2.1、ArrayList的創建(常見的兩種方式)
List<String> str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List<String> strList2 = new ArrayList<String>(2);
ArrayList源代碼:
基本屬性:
//對象數組:ArrayList的底層數據結構 private transient Object[] elementData; //elementData中已存放的元素的個數,注意:不是elementData的容量 private int size;
注意:
transient關鍵字的作用:在采用Java默認的序列化機制的時候,被該關鍵字修飾的屬性不會被序列化。
ArrayList類實現了java.io.Serializable接口,即采用了Java默認的序列化機制
上面的elementData屬性采用了transient來修飾,表明其不使用Java默認的序列化機制來實例化,但是該屬性是ArrayList的底層數據結構,在網絡傳輸中一定需要將其序列化,之后使用的時候還需要反序列化,那不采用Java默認的序列化機制,那采用什么呢?直接翻到源碼的最下邊有兩個方法,發現ArrayList自己實現了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方法
View Code
構造器:
/** * 創建一個容量為initialCapacity的空的(size==0)對象數組 */ public ArrayList(int initialCapacity) { super();//即父類protected AbstractList() {} if (initial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this.elementData = new Object[initialCapacity]; } /** * 默認初始化一個容量為10的對象數組 */ public ArrayList() { this(10);//即上邊的public ArrayList(int initialCapacity){}構造器 }
在我們執行new ArrayList<String>()時,會調用上邊的無參構造器,創造一個容量為10的對象數組。
在我們執行new ArrayList<String>(2)時,會調用上邊的public ArrayList(int initialCapacity),創造一個容量為2的對象數組。
注意:
上邊有參構造器的super()方法是ArrayList父類AbstractList的構造方法,這個構造方法如下,是一個空構造方法:
protected AbstractList() { }
在實際使用中,如果我們能對所需的ArrayList的大小進行判斷,有兩個好處:
節省內存空間(eg.我們只需要放置兩個元素到數組,new ArrayList<String>(2))
避免數組擴容(下邊會講)引起的效率下降(eg.我們只需要放置大約37個元素到數組,new ArrayList<String>(40))
2.2、往ArrayList中添加對象(常見的兩個方法add(E)和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
關于jdk1.8中的ArrayList底層數組擴容的方法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