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小編這次要給大家分享的是SpringBoot外部化配置如何使用Plus版,文章內容豐富,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來了解一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后能夠有所收獲。
序言
上一篇博客記錄,主要集中在具體的配置內容,也就是使用 @ConfigurationProperties 這個注解來進行配置與結構化對象的綁定,雖然也順帶說了下 @Value 的使用以及其區別。
在這篇記錄中,打算從總覽,鳥瞰的俯視視角,來從整體上對 SpringBoot ,乃至 Spring Framework 對于外部化配置文件處理,以及配置參數的綁定操作,是如果處理的、怎么設計的。
這里其實主要說的是 SpringBoot ,雖然 @Value 屬于 Spring Framework 的注解,不過在 SpringBoot 中也被頻繁使用。
SpringBoot 版本: 2.2.6.RELEASE
SpringBoot啟動流程簡介
在 SpringBoot 的啟動過程中,大體上分為三步
第一步: prepareEnvironment ,準備 SpringBoot 執行時所有的配置。
第二步: prepareContext ,根據啟動時的傳入的配置類,創建其 BeanDefinition 。
第三步: refreshContext ,真正啟動上下文。
在這上面三步中,第一步結束后,我們所需要的或者配置文件配置的內容,大部分已經被加載進來,然后在第三步中進行配置的注入或者綁定操作。
至于為什么是大部分,后面會有解釋。
將配置從配置文件加載到Environment中,使用的是事件通知的方式。
本篇博客記錄僅僅聚焦第一步中如何讀取配置文件的分析,順帶介紹下第三步的注入和綁定。
受限于技術水平,僅能達到這個程度
外部化配置方式
如果有看到 SpringBoot 官網關于外部化配置的說明,就會驚訝的發現,原來 SpringBoot 有那么多的配置來源。
SpringBoot 關于外部化配置特性的文檔說明,直達 地址 。
而實際使用中,通常可能會使用的比較多的是通過以下這些 方式
commandLine
通過在啟動jar時,加上 -DconfigKey=configValue 或者 --configKey=configValue 的方式,來進行配置,多個配置項用空格分隔。
這種使用場景也多,只是一般用于一些配置內容很少且比較關鍵的配置,比如說可以決定運行環境的配置。
不易進行比較多的或者配置內容比較冗長的配置,容易出錯,且不便于維護管理。
application
這種是 SpringBoot 提供的,用于簡便配置的一種方式,只要我們將應用程序所用到的配置,直接寫到 application.properties 中,并將文件放置于以下四個位置即可 。
以上配置文件類型也都可以使用yml
默認情況下,這種方式是 SpringBoot 約定好的一種方式,文件名必須為 application ,文件內容格式可以為 Yaml 或者 Properties ,也許支持 XML ,因為看源碼是支持的,沒有實踐。
好處就是簡單,省心省事,我們只需關注文件本身的內容就可,其他的無需關心,這也是 SpringBoot 要追求的結果。
缺點也很明顯,如果配置內容比較冗長,為了便于管理維護,增加可讀性,必須要對配置文件進行切分,通過功能等維度進行分類分組,使用多個配置文件來進行存放配置數據。
SpringBoot 也想到了這些問題,因此提供了下面兩個比較方便的使用方式,來應對這種情況
profiles
profiles 本身是也是一個配置項,它提供一種方式將部分應用程序配置進行隔離,并且使得它僅在具體某一個環境中可用。
具體實踐中常用的主要是針對不同的環境,有開發環境用到的特有配置值,有測試環境特有的配置,有生產環境特有的配置,包括有些 Bean 根據環境選擇決定是否進行實例化,這些都是通過 profiles 來實現的。不過這里只關注配置這一塊內容。
它的使用方式通常是 spring.profiles.active=dev,dev1 或者 spring.profiles.include=db1,db2
這里可以看到有兩種不同的用法,這兩種方式是有區別的。
如果在 application.properties 中定義了一個 spring.profiles.active=dev ,而后在啟動時通過 命令行又寫了個 --spring.profiles.active=test ,那么最終使用的是 test ,而不是 dev 。
如果同樣的場景下,使用 spring.profiles.include 來替換 spring.profiles.active ,那么結果會是 dev 和 test 都會存在,而不是替換的行為 。
這就是兩個之間的差別,這種差別也使得他們使用的場景并不一樣, active 更適合那些需要互斥的環境,而 include 則是多個并存的配置。
僅僅配置了 profiles 是沒有意義的,必須要有相應的配置文件配合一起使用,而且這些配置文件的命名要符合一定的規則,否則配置文件不會被加載進 Environment 的。
profiles 文件的命名規則為 application-*.properties ,同樣的, application.properties 能放置的位置它也可以,不能的,它也不可以。
propery source
注解 @PropertySource 可以寫在配置類上,并且指定要讀取的配置文件路徑,這個路徑可以是絕對路徑,也可以是相對路徑。
它可以有以下幾種配置
其中1和2兩種方式是一樣的,都是從 classpath 去開始查找的
3和4是使用文件系統的絕對和相對路徑的方式,這里絕對路徑比較好理解 ,相對路徑則是從項目的根目錄作為相對目錄的
5是結合 SpEL 的表達式來使用的,可以直接從環境中獲取配置好的路徑。
以上幾種方式在實際開發中遇到和 SpringBoot 相關的配置,基本都能應付過來了。
不過對于上面配置的一些原理性的內容,還沒有提到 ,下面會簡單說一下 SpringBoot 關于配置更詳細的處理,以及配置的優先級的問題。
原理淺入淺出
帶著問題去找原因,比較有目的性和針對性,效果也相對好一些。
所以這里描述幾個會引起疑問的現象
默認情況下自動加載的配置文件命名必須要是 application
在使用 application.properties 時,可以同時在四個位置放置配置,配置的優先級就是上面羅列時顯示的優先級。同樣的配置,優先級高的生效,優先級低的忽略。
profiles 引入的配置,也準守同樣的優先級規則
命令行配置具有最高優先級
有些配置不能使用 @PropertySource 的方式進行注入,比如日志的配置。
如果一個配置類使用了 @ConfigurationProperties ,然后字段使用了 @Value , @ConfigurationProperties 先被處理, @Value 后被處理。
源碼簡讀
SpringBoot 讀取 application.properties 配置
查看 org.springframework.boot.context.config.ConfigFileApplicationListener 的源碼
public class ConfigFileApplicationListener implements EnvironmentPostProcessor, SmartApplicationListener, Ordered { // Note the order is from least to most specific (last one wins) // 默認檢索配置文件的路徑,優先級越來越高, // 可以通過 spring.config.location重新指定,要早于當前類執行時配置好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DEFAULT_SEARCH_LOCATIONS = "classpath:/,classpath:/config/,file:./,file:./config/"; // 默認的配置名,可以通過命令行配置--spring.config.name=xxx來重新指定 // 不通過命令行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環境變量這些。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DEFAULT_NAMES = "application"; private class Loader { // 找到配置的路徑 private Set<String> getSearchLocations() { if (this.environment.containsProperty(CONFIG_LOCATION_PROPERTY)) { return getSearchLocations(CONFIG_LOCATION_PROPERTY); } Set<String> locations = getSearchLocations(CONFIG_ADDITIONAL_LOCATION_PROPERTY); locations.addAll( asResolvedSet(ConfigFileApplicationListener.this.searchLocations, DEFAULT_SEARCH_LOCATIONS)); return locations; } // 解析成Set private Set<String> asResolvedSet(String value, String fallback) { List<String> list = Arrays.asList(StringUtils.trimArrayElements(StringUtils.commaDelimitedListToStringArray( (value != null) ? this.environment.resolvePlaceholders(value) : fallback))); // 這里會做一個反轉,也就是配置的路徑中,放在后面的優先級越高 Collections.reverse(list); return new LinkedHashSet<>(list); } private Set<String> getSearchNames() { if (this.environment.containsProperty(CONFIG_NAME_PROPERTY)) { String property = this.environment.getProperty(CONFIG_NAME_PROPERTY); return asResolvedSet(property, null); } return asResolvedSet(ConfigFileApplicationListener.this.names, DEFAULT_NAMES); } } }
命令行的配置具有最高優先級
protected void configurePropertySources(ConfigurableEnvironment environment, String[] args) { MutablePropertySources sources = environment.getPropertySources(); if (this.defaultProperties != null && !this.defaultProperties.isEmpty()) { sources.addLast(new MapPropertySource("defaultProperties", this.defaultProperties)); } // 支持從命令行添加屬性以及存在參數時 if (this.addCommandLineProperties && args.length > 0) { String name = CommandLinePropertySource.COMMAND_LINE_PROPERTY_SOURCE_NAME; // 這里是看下是不是存在同名的配置了 if (sources.contains(name)) { PropertySource<?> source = sources.get(name); CompositePropertySource composite = new CompositePropertySource(name); composite.addPropertySource( new SimpleCommandLinePropertySource("springApplicationCommandLineArgs", args)); composite.addPropertySource(source); sources.replace(name, composite); } else { // 直接添加,并且是添加到第一個位置,具有最高優先級 sources.addFirst(new SimpleCommandLinePropertySource(args)); } } }
@PropertySource 是在 refreshContext 階段,執行 BeanDefinitionRegistryPostProcessor 時處理的
//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ClassParser#processPropertySource private void processPropertySource(AnnotationAttributes propertySource) throws IOException { String name = propertySource.getString("name"); if (!StringUtils.hasLength(name)) { name = null; } String encoding = propertySource.getString("encoding"); if (!StringUtils.hasLength(encoding)) { encoding = null; } // 獲取配置的文件路徑 String[] locations = propertySource.getStringArray("value"); Assert.isTrue(locations.length > 0, "At least one @PropertySource(value) location is required"); boolean ignoreResourceNotFound = propertySource.getBoolean("ignoreResourceNotFound"); // 指定的讀取配置文件的工廠 Class<? extends PropertySourceFactory> factoryClass = propertySource.getClass("factory"); // 沒有就用默認的 PropertySourceFactory factory = (factoryClass == PropertySourceFactory.class ? DEFAULT_PROPERTY_SOURCE_FACTORY : BeanUtils.instantiateClass(factoryClass)); // 循環加載 for (String location : locations) { try { // 會解析存在占位符的情況 String resolvedLocation = this.environment.resolveRequiredPlaceholders(location); // 使用DefaultResourceLoader來加載資源 Resource resource = this.resourceLoader.getResource(resolvedLocation); // 創建PropertySource對象 addPropertySource(factory.createPropertySource(name, new EncodedResource(resource, encoding))); } catch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 FileNotFoundException | UnknownHostException ex) { // Placeholders not resolvable or resource not found when trying to open it if (ignoreResourceNotFound) { if (logger.isInfoEnabled()) { logger.info("Properties location [" + location + "] not resolvable: " + ex.getMessage()); } } else { throw ex; } } } }
因為執行時機的問題,有些配置不能使用 @PropertySource ,因為這個時候對有些配置來說,如果使用這種配置方式,黃花菜都涼了。同時這個注解要配合 @Configuration 注解一起使用才能生效,使用 @Component 是不行的。
處理 @ConfigurationProperty 的處理器是一個 BeanPostProcessor ,處理 @Value 的也是一個 BeanPostProcessor ,不過他倆的優先級并不一樣,
// @ConfigurationProperty public class ConfigurationPropertiesBindingPostProcessor implements BeanPostProcessor, PriorityOrdered, ApplicationContextAware, InitializingBean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Order() { return Ordered.HIGHEST_PRECEDENCE + 1; } } // @Value public class AutowiredAnnotationBeanPostProcessor extends 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Adapter implements MergedBeanDefinitionPostProcessor, PriorityOrdered, BeanFactoryAware { private int order = Ordered.LOWEST_PRECEDENCE - 2; @Override public int getOrder() { return this.order; } }
從上面可以看出處理 @ConfigurationProperty 的 BeanPostProcessor 優先級很高,而 @Value 的 BeanPostProcessor 優先級很低。
使用 @Value 注入時,要求配置的 key 必須存在于 Environment 中的,否則會終止啟動,而 @ConfigurationProperties 則不會。
@Value 可以支持 SpEL 表達式,也支持占位符的方式。
自定義配置讀取
org.springframework.boot.context.config.ConfigFileApplicationListener 是一個監聽器,同時也是一個 EnvironmentPostProcessor ,在有 ApplicationEnvironmentPreparedEvent 事件觸發時,會去處理所有的 EnvironmentPostProcessor 的實現類,同時這些個實現也是使用 SpringFactoriesLoader 的方式來加載的。
對于配置文件的讀取,就是使用的這種方式。
@Override public void onApplicationEvent(ApplicationEvent event) { if (event instanceof ApplicationEnvironmentPreparedEvent) { onApplicationEnvironmentPreparedEvent((ApplicationEnvironmentPreparedEvent) event); } if (event instanceof ApplicationPreparedEvent) { onApplicationPreparedEvent(event); } } private void onApplicationEnvironmentPreparedEvent(ApplicationEnvironmentPreparedEvent event) { List<EnvironmentPostProcessor> postProcessors = loadPostProcessors(); postProcessors.add(this); AnnotationAwareOrderComparator.sort(postProcessors); for (EnvironmentPostProcessor postProcessor : postProcessors) { postProcessor.postProcessEnvironment(event.getEnvironment(), event.getSpringApplication()); } }
有了這個擴展點后,我們就能自己定義讀取任何配置,從任何地方。
只要實現了 EnvironmentPostProcessor 接口,并且在 META-INF/spring.factories 中配置一下
org.springframework.boot.env.EnvironmentPostProcessor=com.example.configuration.ConfigurationFileLoader
附一個自己寫的例子
public class ConfigurationFileLoader implements EnvironmentPostProcessor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DEFAULT_SEARCH_LOCATIONS = "classpath:/,classpath:/config/,file:./,file:./config/";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DEFAULT_NAMES = "download";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DEFAULT_FILE_EXTENSION = ".yml"; @Override public void postProcessEnvironment (ConfigurableEnvironment environment, SpringApplication application) { List<String> list = Arrays.asList(StringUtils.trimArrayElements( StringUtils.commaDelimitedListToStringArray(DEFAULT_SEARCH_LOCATIONS))); Collections.reverse(list); Set<String> reversedLocationSet = new LinkedHashSet(list); ResourceLoader defaultResourceLoader = new DefaultResourceLoader(); YamlPropertiesFactoryBean yamlPropertiesFactoryBean = new YamlPropertiesFactoryBean(); List<Properties> loadedProperties = new ArrayList<>(2); reversedLocationSet.forEach(location->{ Resource resource = defaultResourceLoader.getResource(location + DEFAULT_NAMES+DEFAULT_FILE_EXTENSION); if (resource == null || !resource.exists()) { return; } yamlPropertiesFactoryBean.setResources(resource); Properties properties = yamlPropertiesFactoryBean.getObject(); loadedProperties.add(properties); }); Properties filteredProperties = new Properties(); Set<Object> addedKeys = new LinkedHashSet<>(); for (Properties propertySource : loadedProperties) { for (Object key : propertySource.keySet()) { String stringKey = (String) key; if (addedKeys.add(key)) { filteredProperties.setProperty(stringKey, propertySource.getProperty(stringKey)); } } } PropertiesPropertySource propertySources = new PropertiesPropertySource(DEFAULT_NAMES, filteredProperties); environment.getPropertySources().addLast(propertySources); } }
基本上都是 參考 ConfigFileApplicationListener 寫的 ,不過這里實現的功能,其實可以通過 @PropertySource 來 解決,只是當時不知道。
使用 @PropertySource 的話,這么寫 @PropertySource("file:./download.properties") 即可。
個人猜測 SpringBoot 從配置中心加載配置就是使用的這個方式,不過由于沒有實際看過相關源碼確認,不敢說一定是的 ,但是應該是八九不離十 的 。
總結
這篇記錄寫的有點亂,一個是涉及到東西感覺也不少,還有就是本身有些地方不怎么了解,花費的時間不夠。
不過對 SpringBoot 的外部化配置來說,就是將各個途徑加載進來的配置,統一收歸 Environment 的 MutablePropertySources 字段,這個字段是一個 ArrayList ,保持添加進來時的順序,因此查找也是按照這個順序查找,查找時查到即返回,不會完全遍歷所有的配置,除非遇到不存在的。
整個設計思想就是使用集中所有的配置,進行優先級排序,最后在有需要獲取配置的地方,從 Environment 對象中查找配置項。
對一般使用來說,關注點就是配置文件的位置,配置文件的名,以及優先級,這三個方面比較關心。
看完這篇關于SpringBoot外部化配置如何使用Plus版的文章,如果覺得文章內容寫得不錯的話,可以把它分享出去給更多人看到。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