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本篇案例來自 KDE4 源碼。
錯誤代碼:
void LDAPProtocol::del( const KUrl &_url, bool ) { .... if ( (id = mOp.del( usrc.dn() ) == -1) ) { LDAPErr(); return; } ret = mOp.waitForResult( id, -1 ); .... }
說明:
一些程序員竭盡全力想把更多的代碼壓縮到一行。他們尤其熱衷于“if”條件語句,把賦值和比較一次性完成。
一個典型的錯誤模式是使用if (A = Foo() == Error)
這樣的表達式。上面我們正在處理的實例代碼正是這種錯誤。
比較操作的優先級高于賦值操作。這就是為什么“mOp.del( usrc.dn() ) == -1
″ 比較會先執行,然后“true”(1) 或“false”(0) 值被賦給變量 id。
如果mOp.del() 返回“-1”,函數會終止;否則,函數會持續運行,“id”變量會被賦予一個錯誤的值。它的結果總為0。
正確代碼:
id = mOp.del(usrc.dn()); if ( id == -1 ) {
建議:
不要懶得去寫多余的代碼:畢竟復雜的表達式很難讀懂。首先進行賦值,然后再比較。這樣以后維護你代碼的程序員也會輕松很多,也會減少出錯的可能。
今天的這個小技巧看起來很微不足道,不過我希望它會幫到你,牢牢記住并迫使自己寫干凈整潔且正確的代碼,而不是“看我有多專業!”的風格
總結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了,希望本文的內容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謝謝大家對億速云的支持。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請查看下面相關鏈接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