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代碼分割本身和 webpack 沒有什么關系,但是由于使用 webpack 可以非常輕松地實現代碼分割,所以提到代碼分割首先就會想到使用 webopack 實現。
在 webpack 中是使用 SplitChunksPlugin 來實現的,由于 SplitChunksPlugin
配置參數眾多,接下來就來梳理一下這些配置參數。
官網上的默認配置參數如下:
module.exports = { //... optimization: { splitChunks: { chunks: 'async', // 代碼分割時對異步代碼生效,all:所有代碼有效,inital:同步代碼有效 minSize: 30000, // 代碼分割最小的模塊大小,引入的模塊大于 30000B 才做代碼分割 maxSize: 0, // 代碼分割最大的模塊大小,大于這個值要進行代碼分割,一般使用默認值 minChunks: 1, // 引入的次數大于等于1時才進行代碼分割 maxAsyncRequests: 6, // 最大的異步請求數量,也就是同時加載的模塊最大模塊數量 maxInitialRequests: 4, // 入口文件做代碼分割最多分成 4 個 js 文件 automaticNameDelimiter: '~', // 文件生成時的連接符 automaticNameMaxLength: 30, // 自動生成的文件名的最大長度 cacheGroups: { vendors: { test: /[\\/]node_modules[\\/]/, // 位于node_modules中的模塊做代碼分割 priority: -10 // 根據優先級決定打包到哪個組里,例如一個 node_modules 中的模塊進行代碼 }, // 分割,,既滿足 vendors,又滿足 default,那么根據優先級會打包到 vendors 組中。 default: { // 沒有 test 表明所有的模塊都能進入 default 組,但是注意它的優先級較低。 priority: -20, // 根據優先級決定打包到哪個組里,打包到優先級高的組里。 reuseExistingChunk: true // //如果一個模塊已經被打包過了,那么再打包時就忽略這個上模塊 } } } } };
補充幾點:
在分組中可以人為地規定打包后文件的名字,在 vendor 分組中添加 filename = "vendor.js"
之后,在 vendor 分組中打包后文件的名字都是 vendor.js 。
reuseExistingChunk
實例講解:
// a.js import b from './b'; // index.js import a from './a'; import b from './b';
在上述代碼中,index.js 在執行 import a from './a' 時引入 a 模塊,由于 a 模塊中使用了 b 模塊,所以同時也引入了 b 模塊。再執行 import b from './b' 時,由于 b 模塊已經被打包過了,所以就會忽略掉這個 b 模塊,這就是 reuseExistingChunk: true 的作用。
如果想讓兩個模塊打包到一個文件里應該如何實現?
cacheGroup 就可以實現這個需求,假設有兩個模塊 module1 和 module2,且都滿足 vendor 這個組,那么在進行代碼分割時,會先將 module1 放到 CacheGroup 中,然后再將 module2 放到 cacheGroup 中,最后再將兩者一起放到 vender 組里生成 vender.js 文件。
到此這篇關于Webpack中SplitChunksPlugin 配置參數詳解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Webpack SplitChunksPlugin 配置內容請搜索億速云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億速云!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