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內核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1991年,當時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學生林納斯·托瓦茲(Linus Torvalds)開始編寫一個類Unix操作系統內核。他最初的目標是為了使用Intel 80386處理器的個人計算機,并希望能夠免費分享給其他人使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Linux內核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開源操作系統內核,吸引了全球許多程序員的參與和貢獻。關鍵事件包括:
1991年,林納斯·托瓦茲發布了第一個版本的Linux內核(版本號為0.01),并在互聯網上發布了源代碼,邀請其他人參與開發。
1992年,Linux內核發布了版本0.12,這個版本已經可以在多種硬件平臺上運行,并且支持了更多的設備驅動程序。
1994年,Linux內核發布了1.0版本,Linux操作系統也逐漸成為了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擁有了圖形用戶界面等功能。
1999年,Linux內核版本2.4發布,引入了許多新特性和改進,使得Linux操作系統更加穩定和高效。
2003年,Linux內核版本2.6發布,引入了許多新的功能,包括更好的多處理器支持、性能優化和新的文件系統。
2011年,Linux內核版本3.0發布,這個版本對內核進行了大規模的整理和重構,使得Linux內核更加清晰和易于維護。
目前,Linux內核的開發仍在繼續進行,每隔幾個月就會發布一個新的版本,不斷地引入新的功能和改進,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硬件和軟件環境。Linux內核已經成為了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操作系統內核之一,被廣泛應用于服務器、移動設備、嵌入式設備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