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ode編碼的歷史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當時計算機科學家們開始意識到不同的計算機系統使用不同的字符編碼方式,導致在不同系統之間傳輸文本和數據時會出現混亂和錯誤。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些組織開始致力于制定一種統一的字符編碼標準,最終在1987年,Unicode聯盟成立,開始制定Unicode編碼標準。
Unicode編碼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覆蓋全世界所有的語言和字符,并確保不同計算機系統之間的互操作性。在1991年,Unicode 1.0版本發布,該版本包含了約7600個字符。
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發展,Unicode編碼逐漸成為了全球通用的字符編碼標準,被廣泛應用于操作系統、編程語言、網頁標記語言等各種領域。Unicode編碼的不斷更新和完善,使得它具有了更加廣泛的適用性和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