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的EventListener事件傳播機制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步驟:
事件觸發(Event Triggering):事件通常由用戶操作(如點擊按鈕)或其他系統事件(如定時器超時)觸發。當這些事件發生時,它們會被事件源(Event Source)捕獲并封裝成一個事件對象(Event Object)。
事件傳播(Event Propagation):事件對象會從事件源開始,沿著事件層次結構向上傳播。在這個過程中,事件可以被中間組件(如監聽器容器)捕獲并進行處理。如果中間組件沒有處理該事件,事件將繼續向上傳播,直到到達頂層組件。
事件處理(Event Handling):頂層組件或其他愿意處理該事件的組件可以捕獲并處理事件。處理方式通常是實現EventListener接口中的相應方法(如 actionPerformed 或 mouseClicked),并在這些方法中編寫處理事件的邏輯。一旦事件被處理,事件傳播將停止。
需要注意的是,事件傳播機制允許我們在不同層次上處理同一事件,從而實現更加靈活的事件處理策略。例如,我們可以在上層組件中處理一些通用的事件處理邏輯,而在下層組件中處理特定于該組件的事件處理邏輯。
此外,Java的事件傳播機制有兩種類型:冒泡型(Bubble)和捕獲型(Capture)。冒泡型事件傳播是從事件源開始,逐級向上傳播;而捕獲型事件傳播是從根節點開始,逐級向下捕獲。要使用捕獲型事件傳播,需要在注冊監聽器時設置監聽器的捕獲屬性為true。